站点首页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名家评论 >> 文章内容

作画如作字

[日期:2014-12-17 10:13]   来源:  作者:   阅读:32459

作画如作字

---品荀士先生的画和人  /郭外(中国美术市场报社长)

 

 

勤于学习

严格讲,荀士先生并未受过任何学院美术教育,只是凭着对绘画的热爱和执着,凭着一分天赋、九分勤奋,终于自学成才。 

学龄时,因继父“右派”问题,荀士初中毕业即结束学业。在校时间虽短,却在众多老师鼓励、偏爱下生发出对绘画连绵不绝的热爱。初中时,任课老师赠送他任伯年画册等许多美术资料,这些在当时十分珍贵的资料,给了少年荀士难得的绘画启蒙。进入社会,崎岖坎坷不可尽数,荀士不忘初心,执着坚守绘画。所幸勤奋好学,找寻一切机会求教,又蒙各位名家不吝赐教,多有指导点拨。60年代,著名版画家力群返回原籍山西灵石居住,荀士得以近距离接触力群先生,向力群先生学习请教。期间,全国兴起画巨幅毛主席像的活动,荀士和力群先生多次并肩创作,绘画了多幅巨幅毛主席像,在创作中更多地学习和体会绘画艺术。70年代,青年荀士利用单位派其赴上海学习舞台美术的机会,多次拜访上海画家华三川。先生对他多有指导和点拨,肯定了他的画路,告诉他要在“想得奇”上下功夫。“想得奇”就是构思要奇、要妙,这样才能有好的画面。荀士获益非浅,艺事上日益精进。

在众多名家的点拨指导下,在自身的勤奋练习和领悟下,荀士的绘画之路逐渐夯实并一路走过来。

 

苦练画功

荀士追求自由洒脱的艺术境界,但他同时认为,自由是在一定框架范围内的、有原则的自由,是要讲“道理”的。这个“道理”就是必须熟练把握人体解剖、骨骼结构和动态变化等绘画基本规律,并在规则、规律的严格束缚下,专心研究锤炼笔墨线条。这是绘画从“从痛苦走向欢乐”的必经路径,也唯如此,作品才能尽显深厚功力。而“道理”通了,绘画创作才能信马由缰,信手拈来。同样,看画也是看“道理”,看“味道”。绘画“道理”掌握得好,绘画功夫深厚,作品就有味道。好画越嚼越有味道,津津有味。

从艺60年来,他天天练画功,365天坚持不断。从五十年代始大量临摹山水、人物、花鸟作品,八十年代始增练书法。《芥子园画圃》贺友直、华三川、刘继的连环画作品、书法临贴等,他都进行过认真研究临习。每天稿纸、宣纸或随手拿取的纸片都被他画得密密麻麻。他认为,绘画基本功非老老实实苦学苦练不可,没有捷,不能投机。

为了保持创作的独立性和纯粹性,他很少参加相关社会活动和各种评选,而是专注在增长绘画功夫上。他认为,中国许多传统文化包括绘画在内是十分“费人”的——费时费力,耗心血,磨年华,付出很多,才能收获一点点,往往是些许通晓绘画道理时,已是半甘花甲。绘画也是寂寞之道,正如封闭性造就民族性,一定程度上将自已封闭起来,脱离人群,心无旁骛,专注在笔墨世界里,会自然形成独具个性的画风画作。而活动少,事情少,干扰亦少,能拿出更多时间锤炼笔墨。

 

风格自成

荀士借鉴诸家,总体上是 “吃百家饭”,只要作品好,好一套他学一套,好一幅学一幅,好一字学一字,穷尽一切方法丰富自己,很好地继承了中国画特有的民族形式和传统风格,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、信马由缰般的艺术风格:顺乎其然、个性浓烈、简洁洒脱。

荀士书法行云流水,自成一家。其作画也如作字,讲究“翰不虚动,下必有由”。他用书法的笔法来作画,笔笔分明,笔笔生发,用笔时连绵不绝,将千笔万笔化于一笔。看他作画,写意挥毫,泼洒自如,一挥而就,一气呵成。

他的作品笔墨精炼,笔底扎实,遒劲有力,用笔收放自如,画面讲求笔意疏简,“以少少许胜多多许”。他笔下的老者,额宽眉广,一抹须髯。寥寥几笔,一个形象清逸,形态悠闲,气息沉静清澈的睿智老者跃然纸上。他画的童子,长袖衣,双髻头,稚拙可爱。画面充满浓厚的历史韵味,传递出宁静、淡然、自由的感觉。欣赏他的作品,心情会随之安静从容,在忙碌中短暂脱离焦躁,养人心性。

他喜爱古诗文,常常读文,冥想。他认为“入乎其内”方能“出乎其外”。认真体会、领悟诗文的蕴意和高妙,并以高山仰止之敬意,画其未尽之意,和以题跋。题跋与人物景物相映衬,书画相映成趣,相得益彰。这一过程,亦是以画自娱,用情感操纵画笔,用笔墨洇染浸注人生感悟的过程。

“冗繁削尽留清瘦,画到生时是熟时。”郑板桥的这首诗,道尽了绘画创作的艰辛不易,亦是荀士先生几十年绘画生涯的真实映照。如今他收获甚丰,绘画、书法皆风格独创,自成一家。年近古稀之年,荀士先生希望老来竞技,放笔切磋,为后世真正留些经得住时间检验的、有价值的国画艺术作品。